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8月19日在重庆闭幕,通过公开展示、素质测评和封闭问辩等环节的激烈角逐,我校徐忠岳老师的作品“弹簧通电实验的改进”获得二等奖,并从入围全国决赛的200多名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,荣获“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”称号,成为迄今为止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。
徐 老师 对一个通电弹簧在安培力(同向电流相互吸引)的作用下发生振动的实验进行改进,利用石墨代替原来的水银槽、用银丝和漆包线来制作弹簧等方法巧妙地解决了实验中因打火、氧化等现象引起实验失败的问题,使实验更加方便、安全。徐老师潜心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,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。徐老师在《物理教学》、《物理实验》等国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,8篇论文获省级、全国学科论文评比一等奖。发明和改良教具、学具两百多个,多次在各类教具和实验评比中获奖。近年来累计7次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,获一等奖2项,二等奖2项,三等奖3项。辅导的学生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的评比中获奖,其中13项作品在省级以上的评比中获奖。徐老师还致力于青年科技辅导员的培养工作,为全省物理和科学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和经验汇报累计五十余次。
据悉 本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中国科协、教育部、科技部、生态环境部、体育总局、知识产权局、自然科学基金会、共青团中央、全国妇联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。大赛历时6天,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和200多名科技辅导员,以及来自亚洲、欧洲、大洋洲、北美洲、南美洲、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青少年和科技教育工作者代表参加。本届大赛共评选出青少年项目一等奖59项、二等奖136项、三等奖192项,并在一等奖项目中评选出中国科协主席奖3人。科技辅导员项目一等奖30项、二等奖70项、三等奖95项,“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”10人。大赛同期还成功举办了“中国—东盟青少年创新大赛”、“一带一路”青少年科技夏令营、2018科学教育国际论坛、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专题展览、2018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年会等丰富多彩的展示和交流活动。
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前身是1979年由中国科协牵头举办的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。30多年里,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,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,大赛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、参赛国别最多的青少年科技赛事,为科技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,为各国青少年体验科学之美、创新之妙搭建起广阔舞台。